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 正文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2020-04-27 14:20:10文/钟诗贺

语文的学习重在积累,而文学常识就是考生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拿高分的保障。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的常考的文学常识,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四书”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合称。

3,“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

4,《楚辞》是战国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新体诗。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撰,后由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之作传,全名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春秋》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的历史大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6,《国语》是第一部依照国别记叙各国史实的国别体史书;西汉编定的《战国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共十二国策33篇。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体例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比《史记》少了“世家”,共四个部分组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9,《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后汉书》作者范晔(南宋),《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

10,《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据《水经》作注,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11,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共编选汉魏以来有关男女闺情769首,高中课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选自该集。

12,《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南朝人刘勰著成。

13,《资治通鉴》由北宋时期司马光编撰,所记史事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共1362年,按年叙事,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钦赐书名。

14,《四库全书》由清代永容、纪昀等编写,是清代官修的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内容分经、史、子、集四部。

15,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16,贾谊,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长沙。高中课文所选篇目有《过秦论》。

17,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初中学过他的《出师表》,是伐魏临行前呈递刘禅的奏章。杜甫的七律《蜀相》以他为题材,内容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8,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桃花源记》是他的代表作。高中课文学过的诗歌有《饮酒》。

19,“初唐四杰”是指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0,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主要有王维、孟浩然;边塞派诗人主要有岑参、高适;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是边塞诗人。

2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的第二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22,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3,韩愈,字退之,人称昌黎先生,唐朝古文运动倡导者。《师说》是第一篇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说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观点都具有深远意义。

24、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柳州,又称柳河东,唐朝著名文学家。“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分别出自初中课文《捕蛇者说》和《小石潭记》。高中学过《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以独特的寓言形式讽喻时政,表达“顺应天性”的观点。

25,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由他进一步完善成熟,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琵琶行》是他贬谪江州司马后感伤身世的诗篇,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令人唏嘘。

26,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他的《阿房宫赋》以秦朝的奢逸亡国为戒,发出警告“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选自绝句《过华清宫》。

2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政论性散文多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如《伶官传序》论述国家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其中名句有“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8,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六国论》以古讽今,指出“弊在赂秦”是六国破灭的关键原因,暗示北宋统治者的不当之举。

29,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词文及书法绘画均有很高成就。散文《石钟山记》体现景、情、理的统一,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反问。词的艺术性更强,《念奴娇·赤壁怀古》以雄奇的想象,烘托建功立业的古代英雄,寄托自我理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水调歌头》寄情中秋明月,感叹世间“圆”“缺”,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曲。

30,苏辙,字子由,与其父兄并称“三苏”。“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是《黄州快哉亭记》中的哲理佳句,我们在高一学过此文。

31,柳永,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雨霖铃》是其代表作,“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2,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训俭示康》是选入高二课文的作品,以“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表达个人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劝告子孙保持廉洁。“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更是从为人、治国角度强调奢靡的危害。

3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时期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流露寂寞孤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篇末点睛之笔。

3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爱国文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将自己卧病在床壮志不改的衷心表达无遗。

35,杨万里,南宋时期诗人,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将当时西湖风光描摹得准确生动。

3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词人,风格多变。《青玉案》“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初中还学过《清平乐·村居》,描绘农家欢乐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7,文天祥,字履善、宋瑞,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指南录〉后序》表达誓死南归、一心救国的忠义。《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励志名言。

38,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结构通常是四折加一个“楔子”。每“折”用固定的一种宫调决定音调高低,采用不同曲牌表现唱词内容。如[正宫]是宫调,[滚绣球]是曲牌。关汉卿,著名的戏剧(剧作)家,代表作《窦娥冤》是杰出的古典悲剧。他和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1958年田汉为纪念他编写的历史剧是《关汉卿》。

40,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散文家,入选课文的散文《项脊轩志》借“百年老屋”兴废,怀念家人亲友,感情真挚。

高中语文学习技巧

高中语文是高中学习中一门重点科目,语文成绩绝对不能低。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语文怎么学,而且语文这项科目提分较慢,很多学生因此放弃了在语文成绩上的努力。如果就语文这一门科目可能就跟别人拉开几十分分,十分可惜。

其实,很多同学语文成绩差,绝大部分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学习语文虽然没有其它科目提分那么明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的,需要学生们一步步坚持。

语文是一个极重视积累的科目,建议学生准备两个本子:随笔本和知识积累本。

随笔本:随笔本是用于创作的园地,在随笔本里,没有文题的限制,有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熔铸古今、笔下生花。通过积累、感触和思索,基本能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把随笔本当成一个情绪的垃圾桶,当然情绪若能通过笔端得到良好的宣泄,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其实随笔本可以有更好的用处。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专题,从妙辞佳句到到精美文章、从历史典故到民间谚语、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可作随时的大量的摘录抄写。随笔本常备手边,努力坚持,积累多样的表达,使之成为一本美文汇集。

知识积累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经过初中学习,绝大部分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都有触及,但限于理解能力,许多同学是一知半解,支离破碎的。到了高中,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用一年时间归纳整理,同时对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

想学好高中语文,光看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一定要多读书,多看一些课外书,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