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必考知识点广东

2022-09-27 10:45:42文/赵春雨

在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历史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学好历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必考知识点广东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l.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1)条件:

客观条件: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主观条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2)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及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布列斯特和约》;共产国际的成立。

(3)历史意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

(2)措施: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军事胜利。

3.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2)苏联的成立:1922年成立,1924年第一部宪法生效。

4.巴黎公社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联系和国际影响的比较

结果:①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了,因为当时法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在思想上、政治上还不成熟,革命只限于巴黎,未得到农民的支持,不能从根本上摧垮资本主义制度。

②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了。因为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表现出较强的落后性,俄国资产阶级也表现出政治上的软弱性,工人阶级在斗争中接受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强的组织性、战斗性。

国际影响:①巴黎公社革命未能开辟一个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新阶段,其后的工人运动并未继承巴黎公社武装夺取政权打碎旧国家机器的传统,而是以合法斗争和经济斗争形式为主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发展,工人的经济政治状况有所改善。

②十月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纪元的开端。由于“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受到严重削弱,各国阶级矛盾激化,加之十月革命的鼓舞,因此形成了战后初期无产阶级斗争的高潮。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最终被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所取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它分为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和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分封制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内容是土地和人民。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有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的作用有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宗法制的实施是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其核心(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宗法制的作用是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严格的等级差别。

4、了解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都咸阳)。

5、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6、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

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统一后,全国推行。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郡县制的推行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7、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

结果:导致地方诸侯势力膨胀,引发“七国之乱”,威胁中央集权统治。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8、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分散,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基本沿用。

9、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为了制约相权,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权。

10、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1、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①夏商周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世袭);

②汉朝的察举制(孝廉),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③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门第);

④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才能、考试成绩):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意义: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12、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于1380年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废除宰相制度后,因皇帝政务繁忙,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明宣宗时获得票拟权,(明神宗)张居正任首辅时权力达到顶峰。(宰相、内阁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不能起到制约作用。)

13、了解清朝的军机处

为办理西北军务,清雍正帝设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职责: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4、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妨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历史知识点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