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高考家长 > 正文

孩子学编程的坏处 学编程有用吗

2019-03-07 16:33:08文/叶丹

孩子学编程,并不是越早越好。因为孩子在初中以前的这个阶段,想像能力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比较强。而学习电脑编程,算是训练一种逻辑思维,需要一点抽象能力,需要一点数学知识作为基础。

孩子学编程的坏处 学编程有用吗

孩子太早学编程可能会害了他

因为孩子在初中以前的这个阶段,想像能力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比较强。而学习电脑编程,算是训练一种逻辑思维,需要一点抽象能力,需要一点数学知识作为基础。

现在很多小学,从二、三年级开始,让孩子接触到电脑,这是正确的,孩子们学习如何使用电脑,打打字,画会画,把电脑当工具使用。这没有太大问题。家长要控制的只是不要让孩子迷恋上网络,把电脑当成了娱乐工具。

四五六年级的孩子,有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了。而且,按我们国家现在的方式,有些学奥数的孩子,可能还知道一些初中的数学知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适当地开始接触编程方面的知识。

我也听说过,有孩子在五六年级就开始学数据库的,然后,10多岁的孩子就开始编写人力资源软件。这些新闻煽动得人心惶惶。大家都生怕孩子吃了大亏一样。

我告诉大家:这样的拔苗助长,没有任何好处。任何一个专业软件的开发,都需要综合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编程只是其中的一小块。

所以,我的建议,学习KPL的最佳开始时间是:从初中开始。

学编程这股风要不要追

编程≠敲代码

1、兴趣始终是第一位的

没有任何一个兴趣爱好是适合所有人的,编程也同样如此。想让孩子学编程的基础就是小朋友有兴趣,愿意尝试。

对于数学基础一般的小朋友,学习编程与学习奥数一样,其实应该谨慎选择。

它会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好了,对于数学课程的理解会非常有助益。

例如循环的变量、过程、分支判断等等,这些更高阶的一些数学概念对他未来的学习会有比较好的一个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就得不偿失了。

2、别太急功近利

学编程不像学音乐舞蹈美术这些,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很多小朋友来说,编程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的锻炼,系统观的形成,以及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3、可以用在线课程试试水

如果想让孩子对编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看看孩子兴趣怎样,爸妈们可以找一些在线培训课程来学习,毕竟价格也不贵,我建议要按两个原则来选择。

一看是否有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让孩子持续的系统化学习。

市场上有一些机构“拼凑”出的课程,实际上只是让孩子反复做小练习而已。性价比不高。

二看是编程课程能否与其它学科关联,与学校的学科教育相呼应,提升单位时间的学习价值。

小朋友们上学后的课外时间本来就不多,如果在编程学习中能融入数学、逻辑、几何、物理、甚至语文等其它知识,能大大提升学习的性价比。

“编程玩具”有用吗?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计算机教育研究者安德鲁·柯(Andrew Ko)说,目前我们还没法确定这一点——这是因为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少得可怜,甚至少于对传统课堂外的研究。“我们对于计算机教学方法的认识还很不成熟”,柯说道。

研究人员认为,编程app和玩具不应取代用于传统童年活动的时间,无论是玩泥巴还是学习阅读。但另一方面,较早接触这些产品能培养孩子们的热情,这可能成为他们在未来从事计算机科学的动机。对大多数幼儿来说,他们需在掌握读、写能力后才能使用编程app和玩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通过玩具学习编程最基础的结构单元,例如通过简单的按键就能对小海龟的运动进行编程。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清楚较早接触编程应用程序或玩具是否可以使这些孩子更聪慧,我们甚至不确定这能否帮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编程者。“很多家长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如果我把所有的编程玩具交给孩子,他们就能成为编程天才,”舍娜·瓦迪亚纳谭(Sheena Vaidyanathan)说道,“但我并不认同这样的方法。对儿童来说,在泥巴地里玩耍与玩益智游戏同等重要。”

同样的,柯介绍道,一些研究认为将计算机科学带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来的计算机技能,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课外时间开小灶玩编程游戏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也没有某种编程玩具及app能保证使孩子成长为下一个本贾尼·斯特劳斯特卢普(Bjarne Stroustrup,C++的设计者)。

“一些人认为这些玩具能促进孩子们学习编程。这种观点并不错,不过它们能起到的帮助可能只是编程学习中最初的1%,”柯说道。

“这些编程玩具教给孩子们的并不是多么高深难懂的东西。通过这些玩具,孩子们意识到计算机科学并不可怕,他们能从学习中收获信心,”斯坦格拉斯解释到。尽管这些游戏和玩具能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但柯强调,目前的研究无法为这种动力的持续性提供证据,因而这样的动力是否能延续到真正的计算机编程也就不得而知。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高考家长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