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试题库 作文库 大学库 专业库

当前位置: 高三网 > 艺术特长生 > 正文

艺体生弊端有哪些 最大弊端是什么

2021-09-19 09:08:56文/张秀秀

对于艺体生来说,有哪些弊端?最大的弊端是什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艺体生弊端的内容,供参考。

艺体生弊端有哪些 最大弊端是什么

艺体生走“高考捷径”的弊端

提高艺术专业准入门槛。教育部明确规定,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高等学校要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文化成绩要求。就拿美术类来说,本科专业文化课控制分数线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文理科学生文化成绩的70%。这意味着,想要“傍”艺考进名校,已不可能。一部份投机取巧的艺术生,会被淘汰。艺术生的整体质量,将上升。

招生规模开始缩减。这几年,想要凭艺术类考生身份读大学也是越来越难了,高校艺术类招生人数都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今后,报考艺术类的,一定要是真正对专业有兴趣有爱好,愿意潜心投入的精英式人才。艺体生近几年招生计划不会有太大的调整,趋向稳定。

不适合艺术路线的学生将被大量淘汰。缩减艺术类招生规模,在李都金看来,是正常现象。整体的艺考热,还会持续。在大浪淘沙过程,综合实力不强的学校和专业会被逐渐淘汰,而好学校和好专业则始终会受到追捧。当各省艺术联考(包括美术)的难度上升,选拔人才要求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不适合艺术路线的学生将被大量淘汰。

艺体生利弊分析

艺考作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艺考一方面可以使那些具有艺术天赋的考生可以不通过严厉的高考上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值得人们对艺考这另一“独木桥”的制度和形式进行深思。

专家质疑,自然有理,然而这个质疑却又带着太多的“专业眼光”。实际上,拥挤在“艺招”这条独木桥上的千军万马中,有多少真的是热爱音乐、享受艺术,怀着“艺术梦”,奔“感性素质”而来的呢?这些年来,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每年都在增加,尤其是近两年,很多省市的艺考生数量都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除了把当明星视为转变命运的捷径,“艺招”火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艺术院校的录取分数要比普通高考低得多。而在这背后,还有另一个背景,就是许多中学的推波助澜。

高考升学率是考核高中教育的重要指标,为自身“政绩”计,许多中学动员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学生转考艺术类院校。有些中学甚至还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将低分考生强行组建新的“艺术班”。这些中学这样做,打的算盘是考上了可计入升学率,考不上则无须再在高考时为升学率而动员这些学生“弃考”——动员“差生”“弃考”本是见不得阳光的,不慎曝光就会玩火自焚。而现在让“差生”报考艺术院校,则可以左右逢源。

报考艺术院校既需要专业特长,更需要学生的兴趣天赋,用形象的比喻说,就是要有“艺术细胞”。而现在学校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没有“艺术细胞”的学生考艺术院校,说白了不过是为了“艺术”地提高升学率,“艺术”地获取“政绩”。更要命的是,本无艺术天分又不喜爱艺术却被迫上“艺术班”去参加“艺招”,很可能是浪费了时间、钞票与精力。看看那些为报名而在长夜中排队,冻得发抖的孩子,看看那些陪着孩子辗转各地应考,大把花钱的家长,想想那僧多粥少的录取率,不由得扼惋长叹。那些软硬兼施让学生转考艺术类院校的中学,你们都做了些什么?而在背离了审美目的的艺术教育中,即使一些考生走进了艺术院校,毕业后勉强进入专业院团,也缺少起码的敬业精神——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热爱过艺术,把艺术当成自己的生命。

艺术生就业弊端解析

一、考研

①.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

②.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可能会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

③.研究会生扩招,会出现和大学扩招相同的结果——研究所学历一定程度上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年龄歧视……

④.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就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却已很难放弃本专业。

小编推荐:艺体生最大弊端是什么

二、公务员

①.工作相对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

②.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

③.有些机关人际关系复杂;

④.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

⑤.坐在清水衙门、没有晋升可能的人,容易很没成就感。

三、国企(或事业单位)

①.入门难,不容易进入;

②.有的论资排辈,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奋斗;

③.人际关系较复杂;

④.中西部的国企,大多待遇一般。

四、私企

①.风险较大,比如经济危机到来,私企一批批倒台;

②.有的公司不能保证福利;

③.企业人文环境参差不齐,有些极好,有些极差;

④.竞争相对激烈,工作环境不稳定,下岗可能性大;

⑤.有些制度不合理,吃亏也只能忍着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 艺术特长生 更多内容